来源:海口市工商业联合会 发布日期:2015-12-23
【财新网】(记者 石睿)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正式公布,明确提出我国在“十三五”期间,应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这意味着具体的政策落地时间点或已接近。但《建议》却未提及与退休政策息息相关的养老保险制度顶层设计,长期关注此一议题的学者表示“有点失望”。
在养老保险方面,《建议》提出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
对此,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对财新记者分析,上述内容与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涉及的养老保险制度的部分“大同小异”。但财新记者发现,两次会议文件对于推进延迟退休政策的表述略有变化:此前,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的措词是“研究制定”。而在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后,此次《建议》的措词则是更进一步的“出台”,意味着延迟退休政策落地的时间点或已接近。
早在今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记者会上,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已经透露了延迟退休政策预计将在今年内制定完成的信息。当时,尹蔚民盖括的时间表为:“希望今年能够把这个方案制定出来,明年在报经中央同意以后向社会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的情况修改完善,应该是在后年正式推出”。
尹蔚民认为,启动延迟退休政策,主要是针对中国目前法定退休年龄偏低的现状。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是在1953年确定的,当时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只有40岁左右,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当前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已升高至74.8岁。“建国初期制定的退休年龄政策,很显然和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所以有必要作出调整”,尹蔚民说。
此外,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目前已是全球唯一一个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超过2亿人的国家。预计到2050年,全中国老龄人口的占比将达到30%。但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增长已显乏力。对此,尹蔚民提出,延迟退休制度,是保障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并且可以更充分地开发中国人力资源。
目前,延迟退休的模式已经明确为“渐进式的延迟退休年龄”,然而,退休目标年龄、制度启动前的预告时间长短、是否包含弹性机制等关键内容,迄今仍未明确。一位接近人社部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现在具体的方案“还不成熟”。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养老保险顶层设计备受舆论关注,人社部也一直表示正在积极推进。但是日前出台的《建议》中,并未提及相关具体设计,主要内容仍基本延续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表述。对此,一位参与养老制度改革的学者表示“有点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