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海南省表彰第四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暨光彩事业贡献奖获得者,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12名企业家和7家企业获此殊荣。这份荣誉既是对获奖者的肯定,更是我市民营经济在自贸港建设中活力迸发的生动印证。
一直以来,海口民营企业家群体以海纳百川的格局、拼搏进取的锐气与坚韧执着的定力勇立潮头,深耕实业、锐意创新、反哺社会,生动诠释了“爱国、敬业、创新、守法、诚信、贡献”的核心品质。此次表彰向全省民营企业家传递期望:面对发展困难挑战,更要“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在自贸港建设中做大做强企业、做精做优品牌。
从今天起,海口市工商联特别推出系列专题内容,循着获奖企业家奋斗足迹,倾听创业故事与心声,分享发展经验,聚焦困惑挑战。希望展现海口民营经济韧性与潜力,凝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共识力量,为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自贸港核心引领区、打造“六个之城”持续注入强劲动能。
扎根自贸港热土以实干书写民企担当
——第四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获得者、海口市工商联副主席、海南佳和旅游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东云
作为一名在海南深耕38载、立足海口发展的民营企业家,我始终怀揣“实业报国、实干兴琼”的初心,在酒店文旅行业精耕细作,更在自贸港建设的浪潮中勇担使命。近日,有幸荣获“第四届海南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这份荣誉让我备受鼓舞。结合企业三十余年的发展实践,我愿分享几点经营管理的心得、对自贸港发展的展望,以及对行业未来的思考。
一、经验分享与展望:以荣誉为动力,向未来谋新篇
(一)获奖感想:荣誉是责任,更是扎根海南的坚定信念
荣获"第四届海南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对我而言不仅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更是一份催我奋进的责任。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多年扎根海南、深耕实业的认可,更是对整个团队同心同德、砥砺奋进的肯定,让我深切感受到海南省委省政府、海口市委市政府对非公经济人士的关怀与期许。作为一名从温州来海南打拼的企业家,这份荣誉更坚定了我“把企业办在海南、把根扎在海口”的信念。38年来,我亲历海南从经济特区到自贸港的跨越式发展,这片热土的活力与机遇,始终是滋养企业成长的“阳光雨露”。
(二)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产业链筑基,责任与创新并行
在30余年的经营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产业链整合+品牌化运营+社会责任融入”的发展路径,让企业在时代浪潮中稳步前行。
产业链协同,构建发展韧性:从2000年投资第一家酒店起步,到2008年佳捷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开启连锁化运营,再到2015年佳和旅游产业集团整合旅游、农业、文创等资源,我们始终以酒店及旅游产业为核心,布局凯利柏尔、永嘉大酒店等5个酒店子品牌,以及寻味琼菜、琼粤嘉宴等5个餐饮品牌,形成覆盖经济型到高端市场的完整产业链。40家门店、3699间客房的规模,正是产业链协同效应的扎实体现。
稳健经营,以责任立企:企业发展的同时,我们始终牢记社会责任。近三年,公司年营业收入稳步增长,2024年达2.3亿元,年纳税额超600万元,为1060名员工提供就业岗位,其中主动优先吸纳贫困家庭人员、退伍军人、应届毕业生等就业困难群体。面对2014年“威马逊”台风、2020年疫情等挑战,我们一边组织自救保运营,一边捐物捐款超百万元支援抗疫救灾,用行动筑牢团队凝聚力。在我看来,企业的价值不仅在于盈利,更在于危难时刻能挺身而出,与这片土地共担风雨。
品牌深耕,以服务赢口碑:坚持“踏实做人做事”的理念,我们聚焦服务品质提升,佳捷酒店先后荣获“海南国际旅游岛年度最具影响力品牌酒店”“中国饭店协会年度最具发展潜力酒店管理公司”等称号,成为海南省酒店与餐饮业协会主席单位,这正是市场对我们“优质服务+本土化特色”模式的高度认可。我们始终相信,用心服务才能赢得长久口碑。
(三)自贸港发展展望:锚定封关机遇,拓局高端与融合业态
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是重大历史机遇,“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管理模式、税收优惠、跨境贸易便利化等政策,将为酒店文旅行业注入强劲动力。我们的发展规划将紧密对接自贸港核心政策,在时代机遇中找准定位:
借力国际化政策,升级服务能级:针对封关后国际游客、商务人士增多的趋势,我们将持续提升服务的国际化、专业化水平,引入国际酒店管理标准,加强多语种服务、跨境支付等配套能力,让酒店成为展示海南形象的“靓丽窗口”。每一位员工都是海南的“形象大使”,每一次服务都承载着自贸港的温度。
把握投资便利化,拓展高端业态:在现有40家门店基础上,加快布局海口汽车总站高端酒店综合体、文明东路城市微更新文旅综合体、文昌铺前文旅等项目,借力自贸港投资自由便利政策,整合跨境资本与资源,打造集住宿、餐饮、文化体验于一体的高端文旅综合体,让游客在海南感受到"诗与远方"的融合。
响应产业融合政策,深耕“旅游+”生态:依托自贸港“旅游+农业”“旅游+文创”的产业融合政策,通过旗下农业开发公司拓展乡村旅游、农产体验等业态,带动农村就业与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利用跨境贸易便利化优势,引入国际餐饮品牌与本土琼菜结合,丰富海南旅游消费供给,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
二、困难、问题与意见建议:为自贸港民企发展添力赋能
(一)企业发展面临的实际困难
在深耕行业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一些共性挑战:一是自贸港封关运作后,税收、外汇、人员入境等政策细则更新快,企业对政策的精准理解和落地衔接存在实操难度;二是酒店文旅行业国际化人才短缺,尤其是兼具外语能力、国际服务经验和本土文化认知的复合型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三是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相对单一,在大型文旅综合体、城市更新等重资产项目上,长期资金支持存在较大压力。
(二)推动民企发展的意见建议
为更好助力民营企业参与自贸港建设,结合行业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强化政策支持与法治保障:建议相关部门建立“自贸港政策解读直通车”机制,针对酒店、文旅等重点行业开展定制化培训,详解封关后税收优惠、跨境服务、人才引进等政策细则;同时完善行业法治环境,明确文旅综合体、城市更新等项目的审批标准与权益保障,让企业“敢投入、有预期、能安心”。
破解融资难等突出问题:针对融资难,建议推动金融机构开发“文旅产业专项贷”,对符合自贸港规划的项目给予利率优惠和还款周期弹性,降低民企融资成本与风险。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比如定期召开行业座谈会、政策吹风会,让企业及时反馈发展诉求;同时规范政商交往边界,通过“企业服务专员”制度为企业提供精准帮扶,既“亲”而有度,又“清”而有为,让民营企业在自贸港安心经营、专心发展。
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号角已吹响,作为党员企业家,我将带领企业以荣誉为新起点,以政策为指引,在实干中守初心,在创新中谋发展。我们坚信,在这片充满机遇的热土上,只要坚守实业报国的初心、践行实干兴琼的使命,就一定能为海南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贡献更多民企力量!
校订:孙振超
审核:劳家丰
商会简介|商会动态|机构职能| 建议使用显示器分辨率为1024*768
版权所有:海口市工商业联合会 (海口市工商联.海口市总商会) 琼ICP备16002480号-1
地址:海口市海甸一西路2号6楼 邮编:570208 电话:0898-68531420 传真:0898-68538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