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海南省表彰第四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暨光彩事业贡献奖获得者,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12名企业家和7家企业获此殊荣。这份荣誉既是对获奖者的肯定,更是我市民营经济在自贸港建设中活力迸发的生动印证。
一直以来,海口民营企业家群体以海纳百川的格局、拼搏进取的锐气与坚韧执着的定力勇立潮头,深耕实业、锐意创新、反哺社会,生动诠释了“爱国、敬业、创新、守法、诚信、贡献”的核心品质。此次表彰向全省民营企业家传递期望:面对发展困难挑战,更要“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在自贸港建设中做大做强企业、做精做优品牌。
海口市工商联特别推出系列专题内容,循着获奖企业家奋斗足迹,倾听创业故事与心声,分享发展经验,聚焦困惑挑战。希望展现海口民营经济韧性与潜力,凝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共识力量,为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自贸港核心引领区、打造“六个之城”持续注入强劲动能。
以数字经济为笔书写自贸港光彩答卷
——第四届海南省光彩事业贡献奖获得者、海口市工商联副主席、海南复兴城产业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王喜欢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壮阔画卷中,复兴城产业园以深耕数字经济的赤诚执着、跨越式发展的实绩与勇担社会责任的坚定担当,荣膺“海南省光彩事业贡献奖”。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们作为自贸港数字经济“领头雁”的肯定,更是对我们以产业发展赋能区域进步、以创新实践助推共同富裕的褒奖,更承载着这片热土对民营企业家群体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殷切期许。
从“餐桌”到“智港”:一场见证时代的转型之路
复兴城的故事,始于一次颇具魄力的“腾笼换鸟”。2015年前,这里还是海口的高端餐饮一条街,觥筹交错间流转的是城市的烟火气;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角吹响,这片土地迅速转型为互联网创新创业园——短短40多天完成近万平方米改造、24小时不间断施工、首批50多家企业签约入驻,“复兴城速度”从一开始就刻入奋斗的基因。《人民日报》曾在头版点赞这一蜕变:从餐桌到办公桌的转身,成为海南“十三五”经济转型的生动注脚,而这背后,是一群民营企业家对“实业兴邦”矢志不渝的朴素坚守。
2018年自贸港建设大幕拉开,复兴城再次精准抓住历史机遇,从培育创新团队的“苗圃”升级为集聚产业生态的“森林”。早期引进车库咖啡、微软孵化器培育的300多家本土企业,与后来落户的阿里、字节跳动、小米、京东等200多家龙头企业深度交融,共同构建起智能物联、数字贸易等特色产业链。如今,这里已从单一园区发展为包含国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多园共生”的产业集群,总规划面积90万㎡国际数字港更对标新加坡纬一科技城,朝着“产研学住娱商”一体的智能社区迈进,昔日的餐饮旺地已华丽蜕变为数字经济的创新热土。每一寸土地的变迁,都记录着我们对时代机遇的敏锐捕捉,更凝结着团队敢闯敢试的执着信念与滚烫汗水。
以数字为翼:跨越式发展的“自贸港样本”
作为海南数字经济的核心引擎,复兴城的增长曲线堪称惊艳:从2016年创园时的2亿元营收,到2019年突破100亿元(4年),再到2021年迅猛跨越1000亿元(仅2年);2020-2024年,累计新增营收6000亿元(相当于自贸港前五年总和的15倍),新增税收300亿元(前5年总和的15倍),企业数量从千余家增至8000多家。2024年,其营收达1648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517.8亿元(同比增26%),连续三年在省级数字经济园区考核中排名第一,规模与效益、产业集群度等指标持续领跑全省,用实打实的业绩生动诠释了民营经济在自贸港建设中的强劲动能。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引龙头、育本土”的双轮驱动。一方面,施耐德、特斯拉、邓白氏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外资企业在此扎根,累计利用外资超8亿美元,隆基绿能、蜜雪冰城等企业将其作为“出海总部”,ODI备案项目达40个(金额10.96亿美元);另一方面,集时信息、钢多多等300多家本土企业茁壮成长,近百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此孵化,形成“龙头引领、梯队跟进”的良性生态。我们深知,自贸港的发展不是“独角戏”,而是“协奏曲”——让 “外来凤凰”与“本土雏鹰”在这片热土上共同展翅,才能真正激活数字经济的一池春水。
向创新而行:制度突破与生态赋能的双重担当
在自贸港“先行先试”的使命下,复兴城始终站在改革前沿。作为海南数据跨境流动的“试验田”,其设立的跨境数据服务产业基地已推动邓白氏成为全省首个通过国家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的企业,星宙之形获批“来数加工”试点,跨境电商、游戏出海等新业态在此如火如荼蓬勃生长。每一次制度突破的背后,都有我们团队无数次的深入调研论证、耐心反复沟通,只为为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蹚出可复制的“海南路径”,书写自贸港改革创新的鲜活注脚。
创新生态的构建同样不遗余力。园区拿下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6项国家级资质。2023年,海南大学科技园正式入驻复兴城,标志着园区“产学研融合”迈入新阶段。园区通过“平台+服务+资源”模式,每年孵化科技项目上百个,技术成果转化率达35%,成为海南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我们坚信,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更是自贸港的核心竞争力,让每一个创新火花都能在这里点燃燎原之势,是我们不变的追求。
为民生而谋:产业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同频共振
光彩事业的核心,在于“义利兼顾、以义为先”。复兴城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这一理念: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吸纳大学生就业6500人,扶持返乡创客600人,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期盼与幸福,是年轻人在自贸港追逐梦想的底气;构建国际化人才生态,引进院士团队2个、外籍专家101人、海归人才70人,认定高层次人才120人,通过“一站式人才服务站”提供落户、创业等全周期服务,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从带动本土企业融入数字经济产业链,到通过跨境直播助力农产品出海;从培育数据标注等新职业,到为中小微企业开放算力资源,复兴城始终将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紧密相连。我们深知,企业的价值不仅在于创造利润,更在于反哺社会——让自贸港的发展红利像阳光雨露般洒向每个角落,才是“光彩”二字的真正内涵。
向未来而进:“3579”战略中的光彩新篇
站在2025年全岛封关运作的关键节点,复兴城正以“3579”战略擘画新蓝图:聚焦人工智能与大模型等三大核心赛道,全力建设企业全球化创新服务基地、跨境直播基地、数据标注和大模型基地、国际数字游民基地、信创产业基地等五大产业载体,搭建数据标注公共服务平台、人工智能算力创新中心、国际数据综合服务中心、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数字企业出海公共服务平台、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园区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等七大支撑平台,培育大模型、数字出海、集成电路、数字内容、电子商务、新能源、人力资源、投资基金、大宗商品贸易等九大产业生态。
这份蓝图里,有我们对数字经济未来的判断,更有民营企业家与自贸港共成长的决心。国际数字港的建成,将让这里成为“国际一流的智能经济创新高地”,让复兴城的故事成为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从餐饮街到数字港,从本土园区到国际平台,复兴城的每一步跨越,都印证着自贸港的成长速度;每一次突破,都彰显着企业与时代同频、与社会共进的光彩初心。未来,这座充满活力的产业新城,必将为海南自贸港的高质量发展,为“爱国、敬业、创新、守法、诚信、贡献”的民营企业家精神,书写更加璀璨的篇章。
校订:孙振超
审核:劳家丰
商会简介|商会动态|机构职能| 建议使用显示器分辨率为1024*768
版权所有:海口市工商业联合会 (海口市工商联.海口市总商会) 琼ICP备16002480号-1
地址:海口市海甸一西路2号6楼 邮编:570208 电话:0898-68531420 传真:0898-68538813